多媒体信息化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一环,多媒体教育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通道的传播机制,能极大的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受学的能力以及水平。据此,所有教育单位在多媒体建设这一领域都非常关注。很多学校成立了自己的电教部门,建立了设施完善的校园电视台,依据教育部门“三通两平台”的要求,很多教育单位又建立了自己的录播教室,积极申报精品课程。 那么,无论是筹建校园电视台,还是建设录播教室,这两者能否重复利用,实现资源整合呢?如果能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共通,对于教育单位来说,这不仅仅是节省了教育资金,相对于教育单位多媒体人才人力的缺失,还能大大减轻了人力的使用。 教学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能否整合的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这两者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 教学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的共同点: 1、 无论是校园电视台和录播教室,都需要专业的录播演播环境,譬如对声学、灯光的要求。 2、 两者都是多摄像机位通过切换、导播实现对课件或节目的录制录播。 3、 无论是校园电视台还是录播教室,使用、操作流程基本是差不多的。 教学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的不同点: 1、 录播一般要求的是课件的录播,更多的是互联网的传播,所以录播教室产生的课件一般质量较低。而校园电视台是录制“原生态”的地方,录制的质量要求较高。 2、 录播教室一般希望是有授课教师独立完成精品课的录制,譬如现在的全自动录播系统,一键录制、一键播出;而校园电视台的摄制、导播、后期编辑需要多人协助,对过程要求更高。 3、 校园电视台融合了摄像、导播、后期编辑、播出等一整套全流程的音视频产品,而通常录播教室只需要在一台录播系统上完成所有的课件制作过程。可以说,校园电视台是产生“精细”产品的地方,而录播教室是产生“粗放”产品的地方。 综合以上,不难发现,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无论在原理,还是在使用过程流程当中,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低与高”、“简单与复杂”、“大与小”等的问题,那么据此分析,校园电视台和录播教室是完全可以共融共通,是可以不必重复建设的。 目前,市面上推出的在线式演播室系统,就是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的一个“融合版”。我们可以从在线式演播室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流程来对此做些简单的说明。 1、 录制质量的问题。录播系统一般录制的视频码流不会超过10M,这样便于互联网传播和直播,一些嵌入式录播系统的录制码流甚至只有2-3M,只稍微比监控水准好一点。而校园电视台录制的码流要达到专业级水准的话,至少要达到25M码流的水平。在线式演播室系统录制的码流是可调的,从低质量的512K到广播级的50M码流,都可以实现高清录制。这就从录制的质量上满足了无论是录播,还是校园电视台的需求。 2、 录播系统一般要具备手动录播和全自动的自动跟踪切换录播,校园电视台很少有全自动的演播录播。在线式演播室系统提供了三种录制方式,即手动、半自动、全自动录播演播。无论是录播还是演播,都可以任意使用一种录制方式。 3、 校园电视台需要配置完备的摄像、导播、编辑、直播等系统。但一般学校在校园电视台配置的人员较少,很多也不是专业音视频行业的老师,大部分都是老师自学的。所以校园电视台需要具备录播教室的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在线式演播室系统就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校园电视台产品。在线式演播室本身具备多通道的高清导播切换录制、高清虚拟合成、高清在线字幕、网络直播或网络、电视同步直播,LOGO水印等功能,而这些模块都是“一键式”的,不需要很复杂的操作,这样使得在线式演播室系统在录播教室中也能大显身手。 4、 录播教室可以是全自动的,在校园电视台里很少有全自动的,那么能否在校园电视台当中也能实现全自动的录播演播呢,答案是肯定的,技术原理很简单,和录播原理差不多。在线式演播室系统依据自身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很方便的感知图像的变化,并能准确的做到自动跟踪、自动切换。当然前提是,需要有协议的云台摄像机。一般校园电视台都是比较专业的手持或肩扛摄像机,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这种承载专业摄像机的遥控云台。只要搭载这种云台,即使在校园电视台里,也可以实现自动演播啦! 5、 现在的嵌入式录播系统即使是高清录制,但受制于嵌入式平台的承载量,只能采取高清、低码流的录制模式,所以录制出来的课件即使是高清格式,但因为码流低,所以清晰度还是比较差,难以满足教师或学生的浏览需求。如果要是用在线式录播系统则可以选择高清、高码流录制,需要上传到网络的时候,通过资源管理系统自带的转码功能,能自动的转成地码流的流媒体文件,这一方面满足了用户的高质量高要求的课件录制,又满足了网络的现状。 6、 市面上录播系统很多,以全自动的录播系统为其主流。但全自动录播系统是可以做到自动录播,但很难做到100%的追踪、切换准确,一旦追踪错误或者切换错误,很多时候也就将错就错了。但在线式演播室系统具备了全通道的录制功能,并且具备输出未合成的工程文件,那么即使在自动录播状态下追踪切换错误,在后期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回溯”,可以制作出近乎完美的精品课程,这一点嵌入式录播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的。 7、 在线式演播室系统除了具备录播系统的所有特点外,系统还内置了校园电视台所必备的高清字幕、直播、特效等,甚至虚拟抠像,这就为在线式演播室在校园电视台的应用提供了保障,同时又是“一键式”高度集成的,也满足了录播教室的简便使用。 以上简便的说明,可以对教育单位在信息化校园建设这块,提供一种新的建设思路,这种思路是一种整合的、高效的,节省人力,又节省了物力,不啻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新型多媒体教育解决方案。
10月16日,“融合媒体 智慧视界”——第九届广电传媒产业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广播电视紫金论坛在南京举行。在下午的主旨论坛中,北京中广掌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兴东作主题演讲:《构建国家版权平台——以人工智能超清技术及版权溯源技术解决广电5G/AI/4K/8K视频制播升级及经营困境》。论坛现场推动构建国家版权平台的可能性在演讲中,陆兴东首先对构建国家版权平台的背景做了阐述。在如今5G时代超高清视频制作及修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版权长期困于科学管理,已经阻碍了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现有的版权保护缺乏先进的智能化的闭环技术生态手段,东西文化融合需要自主全球化溯源版权的分发系统。在接受荔枝新闻记者专访时,陆兴东认为,在如今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大背景,和全球最广泛的音视频指纹水印检索溯源技术、全球最领先的高清修复等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国家版权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而这也将解决传统广电行业的生存问题。版权平台的生态系统陆兴东表示,版权平台将分为内容提供方和内容需求方,两者相互融合,具体包括:电视台/电台、有线网络公司、节目发行公司、互联网视频公司、传媒公司、馆藏机构、学术机构、专业机构以及自媒体用户。内容提供方可以在版权平台上进行内容挖掘智能处理,视频在线加工服务,实现全媒体内容的汇集与展现。内容需求方可以在版权平台上进行“编客”内容生产以及线上专业交易。以此来形成一个可持续增值的内容交易生态系统,挖掘更多内容价值,创造更多价值内容,用两端的智能匹配,促进传媒行业生产方式的进步。论坛现场演讲中,陆兴东围绕版权平台的三大核心技术展开了介绍:1:人工智能音视频检索技术(已服务电视台媒资系统八年历史)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真正实现媒体数据内容精确到帧的编目、检索。建立人脸库、物件库、场景库、表情库、动作库、声音库、环境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未来影视创作、制作革命。实现自动检测场景分类,自动人脸识别分类。2:人工智能视频画质修复变换技术(算法优势领先全球十年以上)针对视频版权作品可快速实现:分辨率上变换4K/8k、影视损伤智能自动修复、2D转3D、ROT/威亚、节省带宽、视频美化。系统特性优势:批量替代人工、低召回率、效果逼近优秀人工、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3:版权管理及溯源分发技术国际应用(实现版权分账的飞跃)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音视频基因库(包含基因采集和基因管理)以及音视频基因检索(1)音视频基因采集,包括了基因采集和基因上传两步。(2)音视频基因管理,音视频基因库是音视频基因的存储与管理中心,提供音视频基因存储、检索等相关业务,是运用音视频基因技术满足上层业务需求的基础。(3)音视频基因检索,对被识别的音视频进行全面扫描,找出其内容的组成,自动分析出内容版权方面相关信息。陆兴东总结,这三大技术的合璧,将拥有服务全球版权溯源保护的最强能力。同时,平台还可与版权方建立在线实时大数据反馈系统,版权方可以自建云中心存储版权,或由版权平台提供集中采购云服务。他认为在这样的背景支持下,全球/国家版权平台建设具有可行性,更是国家文化大数据工程的现实需要。
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不断深入的大数据、计算与三网融合,使得传统广电媒资在多个方面均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提升空间,包括运行管理、业务经营和技术支撑等[1]。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为此就要求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让传统广电媒资进入异常创新的突破与转型中,提供基础与保证给广电媒资的创新,实现新媒体与互联网的更好融合。1 融媒体媒资的前景在传统广电体系中,媒资系统是一个被广电用之熟悉、听之乏味的产品名词,而不是一个新兴产品。 大部分地市级以上和一些县级电视台均拥有庞大的媒资库,进而让诸多电视节目内容与各类必要素材的保存得到了充分保障。 非线性编辑时代,媒资的确大大便利了节目制作人员寻找素材,且也将节目生产效率提高了。 因此,大多数电视台在标清的时代就建设了配套媒资,即使是现在都还在运行全台网架构、分岛形式。如今,广电总局提出了 2020 年高清频道播出的要求,高清化改造是各地市级台的必然趋势,为此近年来各个地方台都加快了高清化步伐,不论是摄像机、编辑制作系统,还是播出系统等均要实现全面的高清,但是针对全面高清媒资却很少进行说明。2 主要任务2. 1 建设汇集三网融合趋势下的媒资资源确保媒体共享平台运营的正常性以及开展新型业务的一项重要前提就是媒资内容。 在建设媒资资源方面,新闻类等非经营性节目内容、可在三网融合和多屏战略中运用的新型媒体内容、可交换的本地节目内容、广义上文化创意创业的多业态媒体内容资源等均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与此同时,为了与媒资内容资源建设相配合,确保今后可以更好地使用,需要对媒体内容统一管理和编目,制定相关处理规范和管理标准,使检索与使用更加方便。2. 2 提高媒资共享平台的传播途径和力量融媒体时代,如果要对传统广电媒资的应用模式进行再一次改造,需要增设文化传播途径,使文化传播的力量变得更强,构建其涉及范围广泛且传播速度快的信息传播平台。 相关单位应和媒资共享平台展开密切合作,使各种各样途径的信息文化传播变成现实,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机、移动电视和收集电视等。 因此,媒资共享平台应顺应时代发展,不然就会被淘汰。 常言道:“落后就要挨打。冶 如今,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落后的东西必然会被淘汰,如果要对传统广电媒资进行创造,务必要和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努力拓宽文化传播途径,使文化传播力量变得更强。2. 3 推动内容分发业务的创新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若是要对传统的广电媒资进行再造和创新,就需要确保内容发布业务的创新性。 而这就需要对媒资内容予以丰富与发展,以更加灵活、快捷的发布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各媒体有效的内容,并采用具有广泛覆盖范围的方案。3 如何实现传统广电媒资的新应用3. 1 完善媒资共享平台的功能要想顺利再造传统广电媒资,配置齐全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完善的媒资共享平台是重要前提,在“面向市场和创新冶的指导思想下,运用开放式的设计理念,使传统广电媒资的管理系统不断增强。 同时,应将业务模式变为结合媒体发布群、节目内容制作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用户的多功能信息资源平台,不断对平台的功能和内容进行完善,升级相关技术。 除此之外,还应促进媒资共享平台的不断发展,使其成为一个集内容发布、信息挖掘、内容汇聚、云媒资服务、内容交易等业务为一身的综合性平台,能够利用此平台,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3. 2 拓展云端存储云存储方式既可以确保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的可靠性,也充分保证了数据安全,使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等问题的发生显著降低。 电视台也不用担心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的扩展问题,同时电视台在扩展现有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的过程也不会出现抛弃原有系统,或者对存储系统做重复建设的问题。 基于云计算的媒体资产数据存储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共享各资源,电视台经常修改、添加资源素材,而这种传媒间共建共享的模式可以使节目制作的集约化生产变成现实,显著提高制作质量。 如果将以“云冶为基础的媒体资产保管和交易平台建成,那么就会彻底改变现有的电视节目加工、采编与保存模式。3. 3 引进智能拆条智能拆条是通过智能识别算法、机器深度学习和专业人员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时政新闻类、社会新闻类等视频的拆条质量,有效节约人力和硬件成本。和传统剪辑相比智能拆条技术,在降低人力成本同时,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内容生产的时效性。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编辑软件而言,智能拆条工作无时无刻不凸显着电视媒体编辑系统“快冶的特性。此外,由于智能拆条是采用云架构技术体系,能有效解决计算机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降低系统的建设、扩展成本。满足加工服务的内容准确性和一致性,保障所加工的内容不缺失和不出现不属于加工内容的画面。3. 4 建成“智慧融媒体冶加快融合平台升级,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推进从“相加冶到“相融冶迈进,加快“智慧融媒体冶建设步伐。全力建设融媒体媒资云平台。 通过统一服务界面整合媒资数据库、新媒体发布平台、用户数据库、互动等平台能力,为新媒体业务提供统一的播出、分发及用户数据分析服务。 融媒体云平台面向节目部门开放,提供平台支撑服务。 节目部门在传统电视平台制作播出节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生产制作新媒体内容,实现全员向新媒体转型及与新媒体用户的对接,从而再造生产流程,推动内容与平台的有机融合。 例如,通过融媒体发布系统(FMS),可以做到一次采集、多屏传播;通过可视化产品快捷编辑工具“ 融媒小编冶,实现15 min 制作一条可视化内容;通过用户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和用户画像技术,可以逐步实现节目个性化定制、精准化推送。3. 5 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的信息挖掘业务在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进行再造的时候,在对传统广电媒资信息挖掘业务进行再造的过程中,应保持互联网的思维。 媒体信息的挖掘业务主要是利用对配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增设分析系统,同时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特定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鉴定、分析和评价,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特殊用户提供较为特殊的信息,对传统广电媒资的信息挖掘业务进行再造,可以使企业了解行业情况、对市场配置进行及时调整、政府了解相关民情、把握事态发展动向,为各组织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如此,可以使传统广电媒资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竞争的需要得到有效满足,对传统广电媒资进行再造,为新媒体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4 结语融媒体时代,很有必要再造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以其在更好发展传统广电媒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传统广电媒资应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拓展云端存储、引进智能拆条,积极建设“智慧融媒体冶,并通过互联网思维再造传统广电媒资的信息挖掘业务,从而保证传统广电媒资应用新模式思想顺利实现,让用户的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促进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广电媒资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苏州总台的媒资系统在全国城市台中一直保持领先优势,保存了苏州台建台以来大量珍贵的历史素材和版权内容,素材总量近15万小时,且仍以每天20小时的素材量持续递增。如何更充分、深入地挖掘这些媒体资源,实现媒体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为总台采编、经营等部门提供更为便捷的内容生产服务一直是新媒体技术部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智能媒资”的上线,总台这些宝贵的资源将通过更加智能的方式实现高效利用和价值提升。以图搜视频过去检索媒资都只能通过编目的文字内容进行查询,很多时候想找一段历史影像、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历史影像特别难,但是,现在,通过上传人像照片,我们就可以在媒资中检索出包含此人像的全部视频,并且每一段视频中人物出现的时间点也已经打好了标记,可以直接跳转到要找的人物画面。智能编目语音识别技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目前在稿件和非编中都开始应用这项人工智能技术,大大节省记者和编辑们听同期、拍唱词的工作。这次,媒资也应用了语音识别技术,自动将库中所有的视频素材中的语音生成相应文本,无需人工干预。通过全库语音识别,媒资编目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而且编目信息也更加完整。即便只有一句口播,都可以从十几万小时的媒资库中把想要的素材给找出来。移动审核随着新版“融媒云助手”的上线,越来越多的生产能力实现了移动化。我们在移动端提供媒资内容的下载和审核服务,不仅延展了媒资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使用边界,还能够以更多维度服务突发新闻和重要专题的报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