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用途。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除了在连锁零售店、酒店、商场中应用外,其实信息发布系统还被广泛应用在政府、医院、企业大楼以及交通场所等多种大型场所,不止起到了广告营销的作用,还发挥着告示的用途。信息发布系统可用于快速推送关键信息并提供必要的指示,动态特性可以比静态标牌或传单更具吸引力的多媒体体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其他的使用场景。 政企信息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将办公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结合,能够及时的发布欢迎词、政府公告、办公流程,对一些特殊的部门,进行功能介绍。有关法律法规、会议通知、新闻动态、紧急疏散、警告等信息,也能通过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形象、生动的展示给群众。海比(IHAIBI)信息发布系统支持多种音视频格式文件,对显示终端的要求也较低。该系统有效的表达了政府方的声音,告知了自己的动态,节省资源且提高了办公效率,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有力的促进了政府单位办公现代化和科技化的进程。 医院信息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支持通过网络传输把医院的各种信息发布到医院的大厅,挂号/药房等服务台、候诊区、护士工作站、电梯厅以及各等候区。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时的就诊导引信息、楼宇导引信息、排队信息、挂号信息、就诊情况、医疗常识、医院介绍、医生简介、科室功能简介、医疗卫生宣传等。实现无缝联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现代化和科技化。 交通场所信息 在车站、机场场所,为乘客提供乘车信息、搭乘服务,交通场所人流量大,来自四面八方的乘客,赶往目的地,对信息发布系统有着极大需求。远程集中统一控制管理车站发车信息、班次时刻表、安检检票、晚点、出行注意事项等信息,还可以发布天气预报、娱乐视频、直播、商业广告、新闻资讯等多媒体信息。如有紧急事故、寻物启事、寻人启事等,也可以第一时间发布,覆盖休息等候区、售票厅、自助服务区等在第一时间将最及时的资讯传递给受众,并根据不同区域和受众群体,做到分别管理,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 楼宇信息 办公大楼、住宅楼在电梯、通道、大堂、办公室等场景,安装液晶显示终端设备,信息发布系统采用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通过信息发布软件,将各种多媒体素材以图片、文字、音视频、文档等样式,发布到所有的显示终端上,实现信息统一管理。 展厅、展会信息发布 展会场馆信息发布系统连接每个方位的显示设备,实时播放展馆情况,路线导引、资讯、公告通知、信息咨询,还可以插播广播通知、天气、紧急事件等, 系统稳定,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快捷、可延伸性,兼容性等特点。 以上内容就是数字标牌具有的相关优势,充分运用在各种场景中,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作为专业的宣传载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操作、管理、维护以及信息安全的需求,是一个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系统。海比(IHAIBI)信息发布系统已在行业十多年,为各行业企业、政府、银行、酒店等都有专业针对的解决方案。
3月23日,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高中部、深圳市龙津中学、翻身实验学校(西校区)三校云端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成功举办。此次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是宝安区教育局试点推广的“N+1+N”(N集团中心校+1区教育平台+N普通学校)模式的一部分,旨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及提高宝安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教学共研,资源共享本次三校云端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分别由龙津中学庄绿涵老师、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童奕琳老师、翻身实验学校高中部唐磊老师分别执教,为接入班级的学生们教授了高一语文《六国论》。三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文言词应用,老师们还与本班和接入班级学生展开互动,从学生展示到点拨答疑,环环相扣,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三所学校的教研老师在远端对课堂进行了全程观摩。课后,参与研讨的老师通过智慧教学平台进行了线上教研,从教学目标达成、教法选择、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对授课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教研老师对这三堂课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授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为其他老师的授课方式与理念带来启发,老师们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对提升授课效果将有很大帮助。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由深圳市龙津中学牵头,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高中部、翻身实验学校(西校区)共同参与。活动的成功举办,对推动宝安区教育大平台的立项和建设具备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能更好服务广大师生与家长,提高宝安区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N+1+N: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发展,深圳市龙津中学、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高中部、深圳市翻身实验学校上级单位深圳市崛起教育集团在智慧教育方面深入探索,积极利用先进的教育科技手段,打破学校间的壁垒,建立教育共建共享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高中部完整部署了互动课堂,实现了常态化应用,深圳市龙津中学建设了教育私有化云平台,并在20个教室部署了教学智能终端,两所学校在2022年就完成对接,实现了互联互通。为了更好地推动宝安区校际间课堂教学互联互通,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原有“N+1”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深圳市崛起教育集团,“N+1+N”模式正式成型。“N+1+N”模式可以充分利用高质量教育资源,将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到师资薄弱校区,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有助于解决不同学校之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提高整个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各校教师可进行联合教研,创新网络研修模式,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交流,扩大教研覆盖范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建立“教研促教学”的长效发展机制。在“N+1+N”模式的探索和建设部署过程中,利用了构建的“云+端+服务”教育视音频能力云平台,互动课堂和精品录播教育解决方案,覆盖教学、教研、管理核心应用场景,为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高中部、深圳市龙津中学和崛起教育集团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视频技术与设备,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跨校组班、多师协同、在校及居家混合”等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实时互动,还原真实课堂效果与体验,各校学生学习时合作与竞争并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N+1+N”模式的参与学校,可以将课程全程录制形成资源沉淀,汇聚生成性校本教研资源,建设校本特色课程资源。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优质课程资源,教师既可以分享平台的优质资源,也可以把教案和课件上传到平台,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的区域一体化,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互联网+”教育是解决教育资源均衡的有效手段。“N+1+N”模式为促进全国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和教育均衡发展带来新的可能,也让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化加速实现。“连接教育,为教育资源均衡传递价值”专注教育的根本追求,“N+1+N”模式验证了云视频技术能切实弥补城乡师资差距。未来,教育视频将继续致力用技术弥补教育资源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为每个孩子的多元化成长搭建平台。
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智慧教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其中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智能化、开放化、多元化、一体化等特点,为加快智能环境建设、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手段支撑。但因智慧教育的开展尚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国内对于智慧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容易引发人们对智慧教育本质内涵产生理解性偏差,片面地从技术层面解读,而忽视教育本质。要想全面推动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结构化变革,还需针对当下智慧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技术本位走向以人为本智慧教育的开展与智能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正确看待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开展智慧教育的重要保障。根据高德纳公司推论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可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随着大众对其理解逐渐深入,会经过五个阶段:知晓其概念的启动期,开始非理性应用的泡沫期,开始恐惧与质疑的低谷期,逐渐开始理解的爬升期,被广泛应用的高原期。智慧教育的开展需要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当下智能技术的发展还并未达到普及的高原期,人对技术的了解也还不够深刻全面。面对技术的冲击,容易持“技术本位”立场,错误地夸大技术效能,陷入从技术崇拜走向技术依赖而最终被技术主导的困境,进而产生教育惰性,丧失对自我的思考以及对教育的反思能力。由技术成熟度曲线可知,技术的发展由人的需求所决定,发挥技术最大效用的关键在于人。作为教育信息化高级形态的智慧教育2.0行动,不同于仅聚焦基础建设和融合应用的教育信息化1.0阶段,它还需“智”的思考、“慧”的布局。所以在理念上秉持以人为本,使人成为完全之人,是推动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从技术本位走向以人为本,需避免工具理性的单方面价值诉求。工具理性追求教学效率、关注物质利益,只重视智能技术带给教学的便利性。面对技术冲击,以技术主义为发展目标,极易将教学过程机械化、程序化、功利化,而忽视教育的育人本质。智慧教育需要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理性的回归,注重教育的人文关怀,而非仅仅停留在智能技术的应用层面。人机协同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与机器的相处需要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发展技术所不能完成的领域才是完成人在新时代实现自我角色转变的关键。智能技术能够解放人的劳动力但并不具备人的共情能力,智能技术能高效呈现庞大的学习数据但并不具备数据决策能力,智能技术能提高教学效率但并不具备教学反思能力等。对于这些智能技术不能触及的领域,仍需要发挥教育从业者的关键作用,对智能技术进行正确引领。所以智慧教育更需要重视提高教育从业者的信息素养,突显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重视对学生的指引、协调以及劝善。从满足应试需求走向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智慧教育系统大体上可分为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以及现代教育制度三个层面。其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开展智慧教育的核心内容。智能时代教学的开展需要关注两个层面,一是逐渐融入现代科技知识,二是能推动教育的智能化发展。二者共同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智能生态的环境中提高智能素养。但从智慧教育提出至今,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虽然智慧教育拓宽了知识传递的路径,但依旧没有褪下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外壳,智能技术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但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依旧按照统一的标准培养统一的人。钱学森先生说“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集其大成最重要的不是博览群书,而是能够大跨度集成所需知识,并有所创新。站在时代前沿,掌握知识的新度和广度固然重要,但是面对知识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有所创新,更为重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开展智慧教育的核心内容,扩宽知识的传递方式,让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元、更便利是第一步;能够启迪学生智慧,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才是最关键的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智慧教育让教学模式逐渐多元化、智能化,但当下的教学模式还主要停留在智能化的展示层面,并未基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计划进行整体性思考。教育工作者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需通过教学反思探索出更科学的育人模式,而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智慧教育应加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让学习变成一件积极主动的事。此外,应注重学生内在思维的提升。人工智能课程开始逐渐步入中小学课堂,但当下新兴课程的开设却并未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直接将深奥难懂的大量知识搬进学生的课堂,盲目“求新”“求全”,并不利于学生系统深入学习。人工智能课程不同于学生一直接触的传统文化课程,涉及的领域众多且跨度较大,要想完全理解掌握,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灵活的思维能力,因而智慧教学不仅要增加现代科技知识,更应注重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借助智能技术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跳脱思维定式,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聚焦外在建设走向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智能学习环境的建设作为智慧教育第一境界,是我国相关政策全面实施的重点。但大众对智慧教育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智能环境建设层面,在开展智慧教育过程中,过多重视技术、资金、人力等各方面肉眼可见的外在投入,却缺少对智能环境建设背后教育性的内在思考,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取得实质性提高。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推进智慧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切不可一叶障目、片面看待。李秉德先生说,优化教学环境要坚持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三大原则。环境的建设不仅要体现其实用与科学,更应突显智慧教育的教育性意义,统筹兼顾才能推动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智能化的覆盖,需统筹兼顾关注智能设备的实用性。智慧教育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但雷万鹏指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困境还体现在把技术的高投入等同于教育质量的高产出。耗费巨资仅仅只是为了投入而投入,忽视了学校、教师、学生等的实际情况,导致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在无形中加大了教育工作者的压力。这种对教育质量落后的错误归因,窄化了人的视野,并未触及深层次的变革理念。所以在智能技术的投入上,不仅需要基于教育的实际需求和院校的自身实力来合理安排技术、资金、人力等多方面的投入,也要做好后期的人员培训以及设备维护,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在加强智能技术应用的同时重视学习效果的反馈,如此才能发挥智能技术的最大价值。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凡是我们生活的场所,都应是教育的场所。但当前对智慧教育的建设研究仍集中在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两个方面。可见,当下智慧教育的开展对非正规教育还未引起该有的重视,因此并不利于打破校内外的学习壁垒,从而激发全民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打造智能化的范围上,也需要统筹兼顾重视智能投入的全面性,注重智慧城市的打造,打造开放的学习空间,促进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深度融合,形成真正的学习型社会,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此外,也要重视方法的多元性。教育改革要重视因地制宜,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不同地区开展智慧教育所能提供的基础保障有所差异,不同学校教师开展教学的一贯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开展智慧教育不需要依靠统一的标准或是统一的方式按部就班进行,而应做到有重点、有反思,按照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推进。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导向,以根治传统教育的问题为目标,在探索中不断优化不断改进,只有多元地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才能赋予智慧教育发展更多的空间。文章来源:《职业》作者:樊鑫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在各个行业落地,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助力各个行业飞跃提升,发生颠覆性变革。从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安防、自驾领域到电商零售等,人工智能正在渗入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迅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广电行业,特别是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广播电视内容监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增强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人工智能在广电行业应用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和广电行业的结合主要体现为视音频AI技术的应用,视音频AI技术主要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OCR识别等。1.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是把人说话的声音转换成相应的文字信息。2.语音合成语音合成可以将任意文字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转化为标准流畅的语音,被广泛运用在语音播报、语音导航、智能客服、虚拟主播、后期配音等场景中。3.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4.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检测图像或视频流中是否存在人脸,若存在人脸,就进一步检测出其位置、大小以及面部各个器官的位置等信息,并自动跟踪和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技术。5.OCR识别光学字符识别,是通过扫描等光学输入方式将各种票据、报刊、书籍、文稿及其他印刷品的文字转化为图像信息,再利用文字识别技术将图像信息转化为可以使用的计算机输入技术。人工智能在媒资系统中的典型应用当前,广电行业媒资管理系统主要完成节目内容汇聚、生产、审核、编目、存储及运营管理等功能,实现面向多种播出渠道和播出终端的融合媒体节目内容生产运营管理。1、节目制作(1)智能拆条(2)视频增强2、内容审核3、智能标签/智能编目4、智能化运营支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媒资系统技术架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媒资系统采用云平台基础架构,将传统音视频处理能力、AI 智能处理能力与云基础服务打通,赋能媒资管理与运营。1.IaaS资源服务层(1)AI专用计算硬件(2)AI 模型编译器2.PaaS平台服务层(1)AI软件框架层(2)AI能力引擎层(3)AI服务接口层3.SaaS应用服务层人工智能的应用与部署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广电领域的应用也是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广电行业应紧跟人工智能不断升级的技术发展,从内容生产到运营发布的各个环节与人工智能进行更紧密的关联和耦合,不断提升生产运营效率,深挖媒体内容价值,巩固主流媒体宣传阵地。在实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工(2)人工智能产品需要持续更新的服务(3)人工智能产品部署方式的选择